HealthHub

生物製劑:新世代精準醫療的亮點與注意事項

2025-11-17 14:30
銀屑病、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皮膚癌、血癌(如白血病、淋巴瘤)、胃癌、肝癌、大腸癌

🧬 生物製劑:新世代精準醫療的亮點與注意事項

近年來,「生物製劑」成為醫療界的熱門關鍵字。它們在 免疫系統疾病、癌症、慢性病 等領域展現突破性療效,為患者帶來新希望。然而,生物製劑價格高昂,部分港人甚至選擇「北上」接受治療以減輕經濟負擔。在考慮使用前,了解其特性與注意事項非常重要。


🔎 什麼是生物製劑?

  • 來源與成分:利用活體生物系統(動物、植物細胞或微生物)結合生物科技(如 DNA 重組技術)製造。
  • 主要成分:大型、結構複雜的蛋白質。
  • 給藥方式:因不易被腸道吸收,多以 注射或靜脈輸注
  • 作用原理:精準鎖定並抑制特定致病蛋白質,控制病情。


🩺 生物製劑的臨床應用

1. 都市病(代謝性疾病)

  • 糖尿病:首款 FDA 批准的生物製劑為 基因重組人類胰島素,能模擬胰島素功能,穩定血糖。
  • 高膽固醇:新型 PCSK9 抑制劑(如 Evolocumab、Alirocumab)可顯著降低 LDL-C 約 60%,常與他汀類藥物合併使用。

2. 免疫系統疾病

  • 類風濕性關節炎、銀屑病、強直性脊椎炎、潰瘍性結腸炎
  • 銀屑病關節炎:生物製劑能修復受損關節,減輕疼痛。
  • 濕疹:Dupilumab 抑制發炎細胞因子,臨床試驗顯示 16 週後症狀顯著改善。

3. 癌症治療

  • Bevacizumab:抑制腫瘤血管新生,用於轉移性結直腸癌。
  • Trastuzumab deruxtecan (Enhertu):針對 HER2 陽性及 HER2-Low 乳癌患者,療效佳且副作用較少。


⚠️ 副作用與局限性

  • 常見副作用:注射部位紅腫、結膜炎、口腔皰疹。
  • 免疫反應風險:因成分為蛋白質,可能引起過敏或免疫反應。
  • 長期依賴:部分疾病需長期使用,停藥可能導致病情復發或惡化。
  • 費用高昂
  • 濕疹生物製劑:每針約港幣 $7,500–$10,000,每月約 $15,000–$20,000
  • 抗 HER2 標靶藥物:每針近 $50,000,屬醫管局自費藥物。
  • 替代方案:專利到期後可選擇 生物相似製劑(Biosimilars),價格較低,但需醫師評估。


📌 使用前的注意事項

  1. 與醫師詳細溝通:了解療效、風險、副作用。
  2. 嚴格依循療程:避免自行停藥或更改劑量。
  3. 定期監測:追蹤病情與器官功能,確保安全。
  4. 經濟考量:評估長期治療成本,必要時考慮生物相似製劑。


👉 總結來說,生物製劑是醫療界的重要突破,能針對疾病根源提供更精準的治療。但在享受其療效之前,患者必須充分了解 副作用、費用與依從性,並在醫師指導下謹慎使用。

標籤
銀屑病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皮膚癌血癌(如白血病、淋巴瘤)胃癌肝癌大腸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