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型糖尿病是香港主要的健康挑戰之一,其高發病率令人憂慮。對於處於糖尿病前期的高風險人群,預防措施至關重要,而二甲雙胍 (Metformin) 是目前廣泛使用的藥物之一。然而,並非所有患者對此藥物反應良好,其療效與每個人的腸道微生態息息相關。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最近發表的一項重要研究,為此困境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研究揭示,透過飲食干預來改善腸道微生態,可以顯著提升二甲雙胍預防二型糖尿病的效用。
核心發現:飲食與藥物產生的協同效應
中大醫學院的研究團隊進行了一項為期12週的隨機對照試驗,對糖尿病前期患者進行觀察。研究結果顯示,相比於單獨服用二甲雙胍,結合富含可發酵碳水化合物(如菊粉、果聚糖及抗性澱粉)的膳食干預,能夠產生更佳的預防效果。
這項結合療法不僅能更有效地降低患者的體重和腰圍,還能顯著改善其葡萄糖耐受度,讓身體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科學原理:腸道微生態扮演關鍵角色
這項研究的關鍵在於揭示了「腸道微生態」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可發酵碳水化合物是一種益生元,它們進入腸道後,能促進特定「好菌」的生長,例如雙歧桿菌 (Bifidobacterium) 和阿克曼菌 (Akkermansia)。
這些「好菌」能夠與二甲雙胍產生協同作用,透過調節腸道環境,增強藥物對代謝系統的益處,從而更有效地改善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並幫助穩定血糖。這項發現證實,我們的飲食習慣可以直接影響藥物的療效。
實際應用與未來展望
這項研究為糖尿病預防提供了一個全新的、非侵入性的治療策略,其意義重大:
- 提升預防效果: 透過簡單的飲食調整,可以顯著增強二甲雙胍的療效,為糖尿病前期患者提供更可靠的保護
- 個人化精準醫療: 未來,醫生可以根據患者的腸道微生態狀況,制定更個人化的治療方案,將飲食和藥物結合,以達到最佳的預防效果
- 強調腸道健康的重要性: 這項研究再次凸顯了腸道微生態對於整體健康的深遠影響,特別是在代謝疾病方面
日常飲食建議(請諮詢醫生或營養師):
基於這項研究,富含可發酵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洋蔥、大蒜、香蕉、蘆筍、全穀物和豆類,都值得納入日常飲食,以促進腸道健康,或許能幫助身體更好地應對二型糖尿病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