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疫情概況
基孔肯雅熱(Chikungunya fever)是一種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又稱屈公病,主要透過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叮咬人類進行傳播。自1952年首次在坦尚尼亞被發現以來,基孔肯雅熱已在全球範圍內擴散,並於近期在中國廣東佛山出現了集中爆發的情況。
根據最新報導,廣東省的基孔肯雅熱病例自2025年以來已累計達7716例,主要集中在佛山市順德區。這一地區的疫情顯示,氣候變遷與極端天氣事件加劇了蚊子的繁殖,為病毒的傳播提供了有利環境。
主要症狀
基孔肯雅熱的常見症狀包括:
- 突然高燒
- 嚴重的關節疼痛
- 關節腫脹
- 肌肉疼痛
- 頭痛
- 恶心
- 疲勞
- 皮疹
這些症狀通常在被蚊子叮咬後的四至八天內出現,並可能持續數週或數月。其中高達40%的患者會經歷慢性的關節疼痛,這對生活質量造成了極大影響。
二、全球疫情現狀
隨著全球氣候暖化和潮濕環境的增加,基孔肯雅熱的傳播範圍也在擴大。據報導,目前全球已有超過24萬例病例,特別是在拉丁美洲和亞洲的某些地區,疫情相當嚴重。中國、泰國和馬爾地夫等鄰近國家也在積極應對這一疫情,並已採取相應的公共衛生措施。世界衛生組織(WHO)警告,基孔肯雅熱的傳播模式類似於20年前的疫情,這次疫情可能導致新增的殘疾人數激增,影響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
香港特區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於8月2日公佈錄得今年首宗基孔肯雅熱確診個案,為輸入自佛山病例。8月6日,港府再確認3例感染病例。香港大學醫學院知名傳染病專家袁國勇教授7月24日接受本地媒體採訪時警告說:「這個病大家都不要太輕看,雖然它的死亡率非常低,甚至低過季節性流感,但是大家知道,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沒有對這個基孔肯雅病毒的免疫力,因為我們無接觸過這個新發性傳染病。」
袁國勇教授指出,佛山的確診病例在15日起的七天內增加了五倍,因此一旦病毒傳入香港,「它的爆發可以很厲害」。香港衛生防護中心官員強調,粵港澳三地在傳染病防控與應急方面合作無間,港方已充分掌握粵方基孔肯雅熱疫情。
三、疫苗研發進展
最新疫苗獲批
為應對基孔肯雅熱的疫情,疫苗研發成為迫切的需求。目前已有兩款疫苗獲得監管機構的批准:
- Ixchiq:由法國Valneva公司開發,於2023年11月獲得FDA批准,適用於18歲以上的成年人。
- Vimkunya:由Bavarian Nordic開發,於2025年2月獲得FDA批准,適用於12歲以上的人群。
這些疫苗的上市將有效提升對基孔肯雅熱的防護,但暫時中國大陸、台灣、香港還沒有引進這種疫苗。
四、預防措施
除了接種疫苗,個人防護措施也至關重要。世衛組織建議:
- 穿著長袖衣物以減少皮膚暴露。
- 使用含有避蚊胺的驅蟲劑。
- 定期清理積水,減少蚊子的滋生環境。
- 在蚊子活躍的時段使用蚊帳或紗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