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Hub

中大研究突破:白介素-17抑制劑治療銀屑病關節炎的新希望

2025-10-24 14:30
銀屑病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的研究顯示,白介素-17抑制劑(如蘇金單抗)在治療銀屑病關節炎方面具有顯著效果,不僅能修復骨侵蝕,還能減少異常骨質增生,為患者的關節健康帶來新的希望。


研究背景

銀屑病(俗稱牛皮癬)是一種由免疫系統異常引起的慢性皮膚病,患者的皮膚上會出現紅腫斑塊及銀白色鱗屑。根據估計,香港約有22,500人患有銀屑病,這佔整體人口的0.3%。其中約30%的患者會同時出現銀屑病關節炎,這種關節炎會導致關節疼痛、腫脹及變形,並引發不可逆的骨侵蝕。

銀屑病關節炎的發病機制與免疫系統的過度活躍有關,特別是由一種名為白介素-17的細胞激素蛋白所引起的。長期的炎症會導致關節受損,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受到顯著影響。


銀屑病


研究方法與過程

本研究於2020年5月至2021年8月期間進行,研究團隊從香港四間公立醫院招募了40名銀屑病關節炎患者,進行了為期一年的隨機對照研究。這些患者被隨機分為兩組:一組接受白介素-17抑制劑治療,另一組則接受安慰劑。研究中使用了高解像度的外周電腦斷層掃描(Xtreme CT)技術,能夠精確監測患者關節的變化,及早發現骨損傷。

研究結果顯示,接受白介素-17抑制劑治療的患者在改善皮膚症狀和發炎指數方面表現優於對照組。具體而言,55%的白介素-17治療組患者達到了疾病的最低活躍程度,而安慰劑組僅有31%。影像檢查進一步證實,白介素-17抑制劑能有效減少骨侵蝕,修復率是安慰劑組的三倍,異常骨質增生的情況也顯著減少。

這些數據表明,白介素-17抑制劑不僅能控制銀屑病的皮膚症狀,還能修復由銀屑病關節炎引起的骨損傷,這在以往的治療中是難以實現的。


銀屑病


患者的實際體驗

參與研究的患者伍小姐分享了她的治療經歷。自2016年確診以來,她一直受到關節疼痛和皮膚脫屑的困擾,這嚴重影響了她的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動。她表示,在接受白介素-17抑制劑治療後,關節功能回復至病發前的一半,皮膚變得光滑,形容有「重生」的感覺。這不僅改善了她的身體狀況,還增強了她的自信心。


學術與臨床意義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講座教授及風濕科主管譚麗珊教授強調,這項研究的突破意義在於白介素-17抑制劑不僅能防止關節進一步惡化,還能修補受損的關節。這為銀屑病關節炎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方向,尤其是在管理長期炎症和防止骨損傷方面。

此外,研究中使用的高解像度3D影像技術使得研究團隊能夠在關節結構出現嚴重變化之前,及早發現細微損傷,這對於及時介入治療至關重要。傳統X光技術通常只在晚期檢測到骨變形,這可能會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未來展望

這項研究成果已於國際期刊《Arthritis & Rheumatology》發表,未來的研究將進一步探索白介素-17抑制劑的長期效果及安全性。譚教授提醒患者,銀屑病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病,雖然目前有多種治療選擇,但仍需長期管理以保持病情穩定。

標籤
銀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