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疹是一種由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引起的高度傳染性病毒性疾病,屬於副黏液病毒科。該病毒主要影響呼吸道,並能夠引起全身性症狀。麻疹的傳播速度非常快,僅需少量病毒即可感染健康個體。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麻疹是全球致死率相對較高的疾病之一,尤其對於未接種疫苗的兒童。
症狀
麻疹的症狀通常在感染後10至12天內出現,初期可能不明顯,患者通常會經歷以下症狀:
- 發燒:通常高於38.3°C(101°F),可能持續數天
- 咳嗽:乾咳是常見的症狀之一
- 流鼻水:與感冒類似的症狀
- 眼紅:結膜炎或光敏感,眼睛可能會流淚
- 口腔白點:即科普克點(Koplik spots),在頰部的黏膜上出現小白點
- 皮疹:通常在發燒後3至7天出現,最初出現在面部,隨後擴散到全身,持續4至7天,可能留下褐色斑痕
併發症
麻疹可能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包括:
- 肺炎:是麻疹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會導致呼吸困難
- 無菌性腦膜炎:髓膜的炎症,可能引起頭痛和發燒
- 腦炎:雖然罕見,但可能導致永久性神經損傷
- 死亡:在某些情況下,特別是對於免疫系統較弱的個體,麻疹可能導致死亡
2025年麻疹疫情現狀
全球疫情概況
2025年,麻疹疫情在全球多個地區持續存在,特別是在疫苗接種率較低的國家和地區。根據報導,以下國家和地區的麻疹病例數量有所上升:
- 中國大陸:病例數量持續增加,特別是在某些省份
- 美國:雖然接種率高,但偶爾仍會出現爆發
- 歐洲:包括法國、義大利和英國,報告了多起麻疹病例
香港近期案例
最近,香港有一名5個月大的女嬰因感染麻疹而住院的案例。該嬰兒於2025年6月27日出現咳嗽、流鼻水和全身性皮疹,隨後被帶到伊利沙伯醫院急診室。經檢測確認其血液樣本對麻疹病毒抗體呈陽性反應,目前情況穩定。這起病例引起了衛生防護中心的關注,因為女嬰尚未達到接種第一劑麻疹疫苗的年齡。調查顯示,她的感染源可能來自家庭中早前確診的病例,並未有其他密切接觸者。
麻疹的傳播途徑
麻疹是一種高度傳染性的疾病,主要通過以下途徑傳播:
- 空氣飛沫:感染者在咳嗽、打噴嚏或講話時,病毒隨著飛沫進入空氣,健康人吸入後可感染
- 接觸感染:雖然較少見,但觸摸被污染的物品(如門把手、玩具等)後再觸碰面部,也有可能感染
- 傳染期:患者在出疹前4天及出疹後4天均具傳染性,這段期間是病毒傳播的高峰
風險群體與預防措施
高危人群
- 嬰幼兒:特別是尚未接種疫苗的嬰兒,感染風險較高
- 孕婦:因為免疫系統較弱,易受感染
- 未接種疫苗的成人:尤其是1966年或之前出生的人士,應考慮接種疫苗以增強免疫力
預防措施
最有效的預防方法是接種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疫苗)。根據香港的免疫接種計劃,建議1歲及小學一年級的兒童接種此疫苗。對於1歲以下的嬰幼兒和孕婦,應避免前往麻疹高發地區。
其他預防措施包括:
- 保持個人衛生: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水,特別是在進食前和上廁所後
- 咳嗽和打噴嚏的禮儀:用紙巾或肘部掩蓋口鼻,並及時處理用過的紙巾
- 尋求醫療建議:若出現麻疹症狀,應即時就醫,並告知醫生接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