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銀屑病(俗稱牛皮癬)不是會傳染的皮膚問題,它的根源是免疫系統失衡,讓皮膚細胞增生過快,才會出現紅斑、鱗屑、搔癢,甚至影響指甲。很多人第一眼會以為「會傳染」,其實不會。此外,腸道健康與銀屑病的關聯不小,飲食與作息調整穩定了,整體狀況通常能更好。

成因與誘發因素
免疫失衡:T細胞過度活躍,等於把自己的皮膚當成目標,促使角質細胞加速增生。
家族傾向:家族中若有人罹患,風險會提高,但不代表一定會發病。
生活與環境:長期壓力、熬夜、吸菸、飲酒、肥胖、上呼吸道感染、天氣乾燥、皮膚擦傷或刺激,都可能成為誘因。
藥物影響:部分藥物可能加重病情;使用前後建議與醫師確認。

常見表現(如何辨識)
紅斑與鱗屑:範圍可從硬幣大小到手掌大小,表面覆蓋銀白或灰褐色鱗屑,輕撥會落屑。
搔癢與乾緊:皮膚乾燥、緊繃,可能影響睡眠,偶爾伴隨灼熱感。
頭皮問題:不僅是一般頭皮屑,常見紅斑與片狀鱗屑。
指甲改變:甲面凹凸不平、增厚、變色,嚴重時可能甲床分離。
關節症狀:約三成患者會合併銀屑病性關節炎,出現晨僵、疼痛、腫脹。

飲食與戒口重點
減少促炎食物:酒精、加工食品、高糖高脂食物,通常會推升發炎反應。
避免過度忌口:皮屑脫落本身會消耗蛋白質,若長期幾乎不吃肉類,容易營養不足、修復變慢。
照顧腸道:多攝取高纖食物(蔬果、全穀、豆類),搭配發酵食品(優格、味噌、泡菜),促進菌群多樣性。
自我監測:以簡單食物日誌連續紀錄兩到三週,觀察哪些食物容易使症狀波動,再做針對性調整。
保健品的角色(輔助為主,非治療)
Omega-3(魚油/亞麻籽油):具抗炎特性,可能有助減少紅腫與搔癢。
維生素D:參與免疫調節;日照不足者可評估補充需求。
益生菌:協助腸道菌群平衡,間接影響免疫反應。
鋅、硒:支援皮膚修復與抗氧化,可作為輔助考量。
提醒:保健品屬輔助性質;品牌與劑量宜審慎,開始前可先與醫師或營養師討論,尤其有同時用藥或其他健康狀況時。
管理重點(務實、可持續)
不具傳染性:不需要隔離或避免接觸。
生活管理:均衡飲食、規律作息、減壓、適度運動、戒菸限酒,往往比單靠忌口更有效。
及時就醫:若出現關節症狀或皮膚快速惡化,盡快就醫並檢視治療方案。







